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

[ 小小心得 ]看教學影片的學習技巧(給動畫or影片製作者)

多數的學習者通常面臨到自學上的困境,因此常常需要利用網路的影片資源來學習更多技巧。

通常都會有的學習經驗像是:

工作需求使然,情急下的學習
工作常有等到火燒眉毛了,才發現自己不會做某些效果,想立馬惡補一下某個教學來解決案件。
但時間好緊,怎辦? 到底該如何節省看影片的時間?

別人都是高手,我學好慢(痛哭)
筆者曾看過很多高手,簡直是融會貫通的專家,不見得他們真的會一大堆的效果,但是卻能將某幾個效果運用自如。 

除了熟能生巧之外,難道真的是別人比較聰明? 這樣想就太不科學了。
我想是因為他們比較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學習者,以及抓到了某些秘訣,讓他們事半功倍的學會很多事情。


以下獻醜分享一下我的學習技巧。

在看教學影片的時候先想想目的,再動工,目的大致有三:
(1) 學會該功能/特效的應用方式
(2) 學會表現風格以及手法
(3) 學會專家的Work flow 以及專案管理技巧。



做事&看影片學習的小技巧:

1.教程影片當成目錄快速瀏覽一遍:

影片不像一本書有目錄,一支影片的總長通常有十幾分鐘甚至一小時以上,大致上每5分鐘一個區段瀏覽一下,大概心中有個底,是要用甚麼特效做甚麼事情。 有計畫性的去學習,而不是從頭接收到尾,跟著影片照著做,最後你可能會得到一個現成的操作成品,但是很難有個結論去幫你收斂這次的學習經驗。

2. 一個範例影片做的很棒,通常分解成幾個階段:

【畫面雛形階段
調整出大略的分鏡段落、構圖;置放與規劃即將會使用到的素材。
到這邊為止,已經準備好要動的素材了,接下來要讓東西動起來,往下一個階段邁進。

【物件動態表現階段】
先靜下心,觀察欲模擬的物件→抓到律動的節奏→調動態由大物件做到小物件,這樣講很抽象,舉個調角色的例子,調整好身體起伏(大物件),再做手部動作細節(小物件)

【畫面完稿階段】打光、上環境色、調色、配合背景樂再調整一些更細膩的動態

【收尾】最後模擬觀眾的觀點以及情緒起伏,做一個整體影片的精煉,局部剪輯以及速度調整,或是添加一些可以增分的彩蛋進去(?)。

以上的次序其實是我觀察得來,並非所有的教學提供者都是這個次序在做事,但可藉由製作流程的四步驟,會比較有頭緒還有多少東西還沒弄,順便檢視影片還需要補充些甚麼。

3. 思考教學影片步驟的用意:

所有的步驟,都是被影片編輯者精簡過的,但是作者通常不會幫你統整成好記形式,認為你只要操作過一遍,你就該會了。
但是我認為,記不住的東西都是身外之物,就算操作過了,你也很難融會貫通的應用。

譬如說:
*當作者開始畫PATH線做MASK的時候你應該要問,為甚麼要做這件事情?
有些情況是為了對應吃路徑的特效做的前置步驟,不完全是純當遮罩使用。

*為甚麼要將素材Fill 或是上Level? 通常跟matte運用有很大的關連,可能是要取素材的黑白或是某一段的色彩資訊。

暫時只想到這兩樣,歡迎大家補充一些前置步驟的理由,也許可以幫忙整理一些慣用的手法出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上是小小的心得分享,有任何可以補充、修正或任何意見,歡迎留言給我,感謝大家~
祝大家做影片愉快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